华鸿嘉信否认“大规模裁员”:谈建平为个人原因离职 行业调整:今年破产房企已达175家

华鸿嘉信否认“大规模裁员”:谈建平为个人原因离职 行业调整:今年破产房企已达175家

华夏时报()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

针对“大规模裁员”传言,华鸿嘉信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鸿嘉信”)相关人士在6月14日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回应称,公司目前经营情况稳定,大规模裁员情况并不存在,相关自媒体报道内容不属实;谈建平为“个人原因离职”。

公开资料显示,2021年下半年以来,裁员降薪成为房企“节流”的普遍举措。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直言,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收缩,房地产从业人员减少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。

而房地产行业的洗牌也未停止: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,截至2022年6月11日,今年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数量已经达到175家。

“大规模裁员情况并不存在”

6月13日上午,有市场消息称,浙系房企华鸿嘉信拟进行大规模裁员。其中集团裁员比例30%左右,区域优化比例20%以上;每个部门条线都有裁员指标,区域设计是重灾区,同时对被裁员工将按照劳动法进行赔偿。同时,该消息还称华鸿嘉信集团执行总裁谈建平被换,由宁绍区域董事长调任集团副总裁接受营销管理工作。此外,华鸿嘉信债务危机非常严重,已出现商票拒付情况。

针对传言,华鸿嘉信相关人士在6月14日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回应称,公司目前经营情况稳定,大规模裁员情况并不存在,相关自媒体报道内容不属实;谈建平为“个人原因离职”。

此前,公开资料显示,华鸿嘉信在2021年6月7日官宣,来自碧桂园的谈建平履新华鸿嘉信控股集团执行总裁,负责控股集团和地产集团经营管理工作。

至于债务危机和商票拒付的情况,作为非上市公司,华鸿嘉信的财务状况没有对外做过多披露,《华夏时报》亦未能从该公司方面获得相关信息。

根据华鸿嘉信集团微信公号发布的信息,2021年,公司“平稳度过了艰难的2021年,总体指标完成情况较为良好”,以416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列浙江房地产市场第10名。2022年,华鸿嘉信深受行业大环境影响。中指研究院百强房企销售业绩统计数据显示,华鸿嘉信1-5月销售额仅为98.1亿元。

融资方面,据“企查查”,华鸿嘉信以信托及银行借款为融资渠道。2016年至今,现存6笔仍在有效期的股权质押。其中,2021年4月及9月,华鸿嘉信分别将旗下新昌鸿信置业有限公司、宁波鸿嘉置业有限公司500万股及4000万股的股权质押给了五矿信托用于融资。而华鸿嘉信董事长李金枢曾在2021年9月的一则媒体采访中透露:“目前华鸿嘉信的融资成本为10个点左右,银行融资成本为5点多。”

同时,万向信托股份公司发布的“地产533号华鸿嘉信东城雅郡项目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A类”产品透露,华鸿嘉信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:比如,2018年合并总资产391亿元,净资产40亿元,资产负债率(不含预收款项)15%;营业收入173亿元,实现净利润16亿元;整体金融负债不超过30亿元,在地产同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。

上述媒体报道显示,华鸿嘉信曾经积极准备上市事项,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筹备,李金枢反而暂缓了上市。原因是李金枢发现资本市场对房地产吸引力下降和估值落差,虽然当时华鸿嘉信在上市路上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,但李金枢称“当这一决策不能助推企业更好发展时,会选择果断割舍”。

展开全文

彼时,李金枢还强调,“市场高的时候,我们不用太冲动;市场低的时候,也不用太着急,有高肯定有低。”其称,比起其他房企激进地追求规模,华鸿嘉信现在最主要就是控制好自己的现金流,不盲目、不追大,把控好步调。

今年破产房企已达175家

事实上,“房企裁员”已经不是新鲜事。

公开资料显示,2021年下半年以来,裁员降薪、精简架构成为房企“节流”的普遍举措。6月14日下午,地产公众号“涛哥杂谈”作者何涛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透露,据其了解,从去年到今年,大型房企普遍减员比例都达到了30%,个别甚至超过50%,很多地产人被裁后半年都找不到工作。

至于裁员原因,包括经营困难要压缩成本、区域整合等,而一些经营稳健的房企也未雨绸缪减少了部分条线上的员工。比如,6月初刚刚遭到“优化”的一位房企人士近日就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透露,其所在的房企去年底就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,之后全员降薪,并约谈部分员工劝退,而直到自己离开这家公司也没能拿到2021年的年终奖。

事实上,在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,从业人员被大量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。

“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。这一轮行业调整,只是加速了地产人才淘汰的步伐,即使后面不再有房企暴雷,地产人也难以回到之前的盛世了。”何涛直言,地产人过去的高薪酬、高成长是因为“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”。

何涛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强调了“人均效能”的概念。“从业者人数=行业总规模/人均销售额,因此总盘规模固定、人均效能翻倍,意味着需要的人数减少一半。”其进一步解释说,过去5年中,由于行业整体组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,房企的人效也持续大幅增长:5年前,行业平均人效也就1000-2000万,而现在主流房企的人效都已经达到了2000-3000万,优秀的在4000万以上。

以行业中人均效能较为典型的滨江集团为例。据中指研究院统计,2021年滨江集团新增了42名员工(2020年1053人,2021年1095人),人均销售额从2020年的1.2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.54亿元,同比增长19.4%。人员增加了约4%,而销售额规模增加了约20%。

目前,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。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在5月底发布的研报,行业TOP100房企5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546.7亿元,环比增长5.6%,止跌回升。但由于行业下行压力持续、叠加部分城市疫情反复,市场信心不足、整体表现仍相对低迷。5月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降低59.4%,降幅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
另一方面,在公开披露业绩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,多数房企截至5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30%,近半数企业不足25%。与此同时,房地产行业的洗牌也未停止: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,截至2022年6月11日,今年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数量已经达到175家。

在何涛看来,目前来看,行业规模在收缩,房企出现业绩下滑和亏损,人才需求总量减少,今后也难以恢复。

6月14日下午,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:“今年前三季度还会有一波企业裁员,行业压力的确还是很大的。”

不过,严跃进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乐观地指出,相信行业情况后续会逐步改善的。目前全国各地积极表态,积极松绑楼市调控政策,而包括物业、数字化非地产业务板块也出现了一定的扩张。“当前裁员潮自然还不会终止,但已经有一些可喜的改善迹象。”严跃进认为。

评论